本系统共包含98套常用量表
    心理健康综合测试17套量表

  • 抑郁性测试
    该量表由艾森克情绪稳定性测验的抑郁性因子整合而来。是对受测者抑郁性程度的评定测验。 该量表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使用,适用于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个体。
  • 焦虑测试
    该量表由艾森克情绪稳定性测验的焦虑因子整合而来。是对受测者焦虑感因子的评定测验。 该量表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使用,适用于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个体。
  • 疑病症测试
    该量表由艾森克情绪稳定性测验的疑病症因子整合而来,是对受测者疑病症程度的评定测验。 该量表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使用,适用于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个体。
  • 自信心量表
    《自信心量表》(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伯格(M. Rosenberg)制订,它是世界上最常用的测量个人自信心的量表。它共有10个测题,用以测量个人对自我感觉的好坏程度。该量表具有简单易懂、操作方便、可信度高等特点。
  • 自卑感测试
    该量表由艾森克情绪稳定性测验的自卑感因子整合而来。是对受测者自卑感因子的评定测验。 该量表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使用,适用于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个体。
  • 老年抑郁量表
    老年抑郁量表(the 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由Brink等(1982)创制,是专用于老年人的抑郁筛查表。   该量表以30个条目代表了老年抑郁的核心,包含以下症状:情绪低落、活动减少、易激惹、退缩、痛苦的想法,对过去、现在与将来的消极评价。每个条目都是一句问话,要求受试者以“是”或“否”作答。20个条目正向计分,10个条目反向计分。   Brink等(1982)、Yesavage等(1983)、Hyer和Blount(1984)分别对该量表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量表有较好信效度,并与SDS、HRSD、BDI等常用抑郁量表有较高的相关。特别地,该量表是专为老年人创制并在老年人中标准化了的抑郁量表,在对老年人的临床评定上,比其它抑郁量表有更高的符合率,在年纪较大的老人中这种优势更加明显。
  • 贝克抑郁量表
    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简称BDI)由美国心理学家贝克(A. T. Beck)编制,是相当著名的抑郁自评量表,有两个版本:21条版和13条版。由于两个版本的信度和效度都比较理想,所以这里选用了较为简便的13条版。本测验适用年龄为11-55岁,分析会调阅您的年龄和学历。如未填写,请及时登陆平台并进入个人中心点击右上角编辑图标进行修改。
  • 贝克焦虑量表
    贝克焦虑量表(BAI)由Beck等人于1988年编制,用于评定多种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 BAI共有21个自评项目,每个项目都是一种焦虑症状。被试根据最近一周内自己被这些症状烦扰的程度作4级评分,其中A表示“无”,B表示“轻度,无多大烦扰”,C表示“中度,感到不适但尚能忍受”,D表示“重度,只能勉强忍受”。 使用BAI进行测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量表应由被试自行填写。2、评定的时间范围应为“最近一周内”(包括当天)。3、不要漏项或重复评定某个项目。4、两次测查之间至少间隔一周。 BAI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项目内容简明,操作分析方便,是目前最常用的焦虑自评量表之一。BAI主要适用于具有焦虑症状的成人,在心理门诊、精神科门诊或住院病人中均可使用。
  • 艾森克情绪稳定性测验
    从自卑感、抑郁性、焦虑、强迫性、依赖性、疑病症和自罪感七个方面测查个体的情绪稳定性。 适用于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个体。
  •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是肖水源于1993年设计的。社会支持是影响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社会支持从性质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客观的支持,这类支持是可见的或实际的,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等。另一类是主观的支持,这类支持是个体体验到的或情感上感受到的支持,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与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   该量表有10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三个维度。该量表设计合理,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能较好地反映个体的社会支持水平。通过该量表可以了解个体的社会支持水平,能更好地帮助人们适应社会和环境,提高个体的身心健康水平。   注:为了方便呈现,本系统中的题目有14道,将原来量表中的第5道题目拆分成了第5,6,7,8,9道,原量表中的第6,7,8,9,10道题目顺延为第10,11,12,13,14道题目。相应地,计分题号做了改动。量表内容仍与原量表相同。
  • 自罪感测试
    该量表由艾森克情绪稳定性测验的自罪感因子整合而来,是对受测者自罪感程度的评定测验。 该量表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使用,适用于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个体。
  • 一般健康问卷(GHQ-12)
    GHQ-12被广泛用于评定心理健康状况,在职业人群中应用的信度和效度都已得到检验。
  • Y-B强迫量表
    Y-B强迫量表(即YALE-BROWN强迫量表)是美GOODMAN等人根据DSM-III-R诊断标准而制定的专门测定强迫症状严重程度的量表;是临床上使用的评定强迫症的主要量表之一;量表的测试题共10题,简明、易用。
  • 焦虑自评量表
    焦虑自评量表用于评出有焦虑症状的个体的主观感受,作为衡量焦虑状态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的依据。而焦虑是心理咨询门诊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近年来,SAS已作为咨询门诊中了解焦虑症状的一种自评工具。   该量表有20个项目,希望引出20条症状,要求受试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就症状做 1~4四级评分。反映的20条症状如下:(1)焦虑;(2)害怕;(3)惊恐;(4)发疯感;(5)不幸预感;(6)手足颤抖;(7)躯体疼痛;(8)乏力;(9)静坐不能;(10)心悸;(11)头昏;(12)晕厥感;(13)呼吸困难;(14)手足刺痛;(15)胃痛或消化不良;(16)尿意频次;(17)多汗;(18)面部潮红;(19)睡眠障碍;(20)恶梦。   该量表测量的是最近一周内的症状水平,评分不受年龄、性别、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但如果应试者文化程度较低或智力水平较差不能进行自评。
  • 自评抑郁量表
    自评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简称SDS)是W.K.Zung于1965年编制,用于衡量抑郁状态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我国于1986年取得中译版常模。北京大学Insight Group于1997年取得国内中学生的常模。
  • 自主性测试
    该量表由艾森克情绪稳定性测验的自主性因子整合而来,是对受测者自主性程度的评定测验。 该量表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使用,适用于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个体。
  •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SCL90有90个项目,包括较广泛的精神症状学内容,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到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要求受试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就有无该症状做评定。
  • 儿童与青少年测试20套量表

  • 儿童多动症评定测验
    儿童多动症评定测验——Conners多动指数 程序简介 Conners多动指数(Conners Index of Hyperactivity,简称CIH)来源于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于1973年设计,主要用以筛查和评定儿童行为中的多动症。 Conners多动指数共有10个项目,适合3-17岁的儿童和青少年,由对儿童和青少年情况熟悉的教师评定。每个项目均为4级评分,按症状的出现频率进行评定,分别是无症状;稍有症状表现;相当多症状表现;很多症状表现。 从项目内容看,Conners多动指数的10个项目中的多数项目也见于父母用问卷,因此也可由父母评定。但研究表明,父母评分低于教师评分,因此父母评定不应套用教师评定的常模。 Conners多动指数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主要优点在于简单,在我国儿童精神卫生专业人员不足,事业仍属起步阶段时,易于推广应用。但是,CIH的内在结构不能保证鉴别正常顽皮儿童、部分弱智儿童。而且直接应用国外CIH分界值,有可能忽视文化差异的影响。有国内的研究结果表明,CIH对我国儿童基本适用,但筛查的敏感性不够高。因此,在国内儿童多动研究和临床上使用CIH是在一定程度上供参考。
  • 儿童孤独量表
    儿童孤独量表(CLS) 简介 该量表用于评定儿童的孤独感与对社会不满程度,挑选出不合群的儿童,并了解最不被同学接受的儿童是不是最孤独。 该量表适用于3-6年级的儿童。
  • 儿童学习适应性调查表
    儿童学习适应性调查表 简介 该量表测查可能引起儿童学习不良的身体原因和心理原因。 适用于6-12岁儿童,由最了解儿童的家长或老师来做答。
  • 自我效能感综合量表
      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由Bandura在1977年最早提出,此后引发了大量的研究探讨,深受重视。这一概念被广泛用于学校环境、情绪障碍、心理和生理健康以及职业选择等领域,成为当前教育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具备实现某一行为目标的能力的主观判断与信心。在进行某种活动或任务前,人们总会首先考虑一下自己行不行、是否胜任、有没有完成的能力与信心,这种推测和估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自我效能感的表现。一般来说,一个相信自己能处理好各种事情的人在生活中会更积极、更主动。   自我效能感对行为的影响有类似于动机的作用,与希望成功的动机密切相关。它可以影响个体对任务的选择、付出努力的多少、遇到困难时的坚持性和信息加工的策略等。高自我效能促使人在活动中选择更有挑战性的任务,在困难面前会付出较多努力,并能坚持更长的时间,还会选用更丰富的信息加工策略。而较低的自我效能感使个体回避新鲜的、有挑战性的任务,个体常常自我怀疑,遇到困难容易放弃。   通常,过低的自我效能感不利于个体的学习。最有利于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应该是略微高于个体实际的技能水平。适当的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成就的积极影响在国内外的许多研究中都得到证明。例如,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对其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较强,学习效能感与后继学业成绩总体上呈正相关。   由于不同活动领域之间的差异性,个体在不同领域中的自我效能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自我效能感是一个具有情境特定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在某一方面有较高的自我信念,在另一方面可能并不是这样。但研究者也发现存在着一般性的自我效能感,它指的是个体应付各种不同环境的挑战或面对新事物时的一种总体性的自信心。不同层次的自我效能感都能够影响学习行为和学业成绩,同时考察不同层次的自我效能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个体情况,更有效地进行预测。   本系统提供三个层次水平的自我效能感量表——一般性自我效能感量表测量的是非特定领域的最广泛的自我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测量的是学业领域中关于一般学习能力的自我效能感;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量表测量的是个体对学习中的各种自我调节行为的自我效能感。这三个量表在本系统中作为自我效能感综合量表的三个分量表,同时进行测查。
  • 犯罪青少年应对方式量表(CWSCC)
    犯罪青少年应对方式量表(Coping Way Scale of Criminous Callans,CWSCC)由王春光等人开发,旨在为预防和矫正青少年犯罪行为提供科学依据。该量表共36题,由犯罪青少年作答。 该量表的测评对象是已经实施违法犯罪的青少年或有违法犯罪倾向的青少年群体。该量表的功能是通过应对方式来测评分析犯罪青少年的心理应对特点。 【公安部门统计青少年犯罪年龄界定于13—25周岁】
  • 学习价值怀疑量表
      学习价值怀疑量表用于测量中学生关于学习的价值观,它主要是参考Midgley等(2000)编制的适应性学习模式量表(Patterns of Adaptive Learning Scales,简称PALS)中的对于学习对未来生活影响的怀疑主义分量表编制的,并在原量表的基础上增加了反向计分的项目。
  • 学业成就责任问卷
      学业成就责任问卷(Intellectual Achievement Responsibility Questionnaire, 简称IAR)由Crandall, Katkovsky & Crandall(1965)编制,用于评价学生对自己学业成就与自我责任的关系的看法。 内控和外控是“心理控制源”的两种类型。心理控制源是指人们对行为或事件结局的一般性看法,这一连续体上的一极是内控性,另一极是外控性。内控性是指人们相信自己应对事情的结果负责,即自身的行为、个性和能力是事情发展的决定因素;外控性是指人们往往把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情看作是由外部力量控制的,如“运气”、社会背景、任务难度、其他人等。因而,将自己的学业成就归于自身的学生偏向于“内控”,归于外界的偏向于“外控”。 个体的心理控制源倾向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这些经验既包括亲身的经历,也包括观察学习的结果,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的复杂影响。这种一般性的心理控制源倾向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许多不同的情境中表现出相当的一致性。 大多数人都同时具备内控和外控两种特点,但同时又以其中一种为主要的倾向。一般说来内控者由于相信自身的努力会影响到学习成绩,所以会在学习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而学习成绩会更好一些。但也有研究者发现由于青少年对所处的环境仅有较低的控制能力,所以对成功和失败事件具有内部归因倾向的学生更敏感,更容易感到焦虑,因而过于内控可能不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适应。
  • 未成年人交往能力测试
    该量表是用来评估受测者待人处事能力的问卷。适合年龄8岁以上人群。
  • 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
    儿童自我意识量表(Child'sself-conceptScale)是美国心理学家DBEV及Piersharris于1969年编制、1974年修订的儿童自评量。主要用于评价儿童自我意识的状况,分为六个分量表: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来评价儿童的自我意识。 本量表适用于8—16岁儿童。可用于临床对行为障碍、情绪障碍儿童自我意识的评价、治疗追踪,也可作为筛查工具用于流行学调查。 该量表是自评量表。
  • 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由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编制,是有效而准确地测查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工具。   心理健康在学生成长中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而且对学生的个性和智力发展都有重要作用。同时,心理健康水平也是制约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
  •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List,简称ASLEC)由刘贤臣于1987年编制,适用于评定青少年尤其是中学生和大学生生活事件发生的频度和应激强度。 该量表由27项可能给青少年带来心理反应的负性生活事件构成,受测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评。评定的期限依研究目的而定,可为最近3个月、6个月、9个月或12个月。对每个条目进行6级评分,如果该事件没有发生,选择“1”;如果该事件发生了,则根据其对于个体的影响选择“2”(无影响)-“6”(极重度)。该量表的统计指标包括事件发生的总数和应激量两部分,事件未发生按无影响统计,累积对各事件的影响评分为总应激量,其范围是0-108。完成该量表约需要5分钟。
  • 12-17岁学习动机测试问卷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导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变量。中学生学习动机测试问卷用于了解中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目标的制定上是否存在困扰。 该问卷由20个条目构成,对每个条目进行“是”、“否”评价。它包括4个分量表: (1)动机过弱,用来测查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否太弱; (2)动机过强,用来测查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否太强; (3)学习兴趣,用来测查学习兴趣是否存在困扰; (4)学习目标,用来测查学习目标是否存在困扰。 每个分量表包括5个条目,得分范围为0-5。 该量表是自评量表,施测简单方便,一次测试约耗时5-10分钟。
  • 考试焦虑量表
      考试焦虑是一个人面对考试情境时的紧张程度,包括情绪波动和担心的想法两个成分。对考试焦虑的研究一般认为,考试焦虑会引起个体与完成当前考试任务无关的认知内容,干扰当前任务的有效完成,故考试焦虑对学业成绩有负面影响。近期的部分研究也发现,在考试焦虑的两个成分中,主要是担心的想法阻碍了学习者在考试中的发挥。但实际上,关于考试焦虑是否妨碍学业成绩,国内外的众多研究并没有非常一致的结果。也就是说,存在许多研究发现考试焦虑并不影响学业成绩。   焦虑本身是一种适应性的情绪,是个体在面对危险时进行的一种身心准备。考试焦虑作为焦虑的一种形式,也具有其适应性意义,并非只有消极作用。例如,有研究者认为,适度的考试焦虑对于学业成就有促进作用,考试焦虑过高和过低都不利于学习。因此,学习者应接纳适度的考试焦虑,而对过于焦虑的个体,可以进行一些辅导和干预。   考试焦虑的强度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虽然研究结果并不非常一致。但总的来说,很少发现男生比女生考试焦虑更高,大多数发现考试焦虑存在性别差异的研究都是显示了女性具有更高的考试焦虑。此现象可能与社会赋予女性的性别角色等有关。 考试焦虑量表(Test Anxiety Scale,TAS)由美国著名临床心理学家Irwin G. Sarason教授于1978年编制完成,是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最著名的考试焦虑量表之一。TAS源自Mandler和Sarason在1952年一起完成的考试焦虑问卷(Test Anxiety Questionnaire,TAQ)。在TAQ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增删修订,Sarason在1978年完成了共有37个项目的考试焦虑量表(TAS)。80年代以后,虽然又有一些考试焦虑量表被研制开发,但TAS仍得到广泛使用,并获得了很多专家学者的好评和推荐,认为它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测试工具。TAS中文版是参考了王才康1999年的译本,由北京大学Insight Group进一步整理确定的。
  • 儿童依恋类型检测问卷
    依恋是儿童出生后形成的第一个社会关系,它为儿童在以后的成长中建立其他社会关系提供了榜样,也是儿童自信心的来源。 儿童与主要抚养对象的依恋主要有三种:安全型依恋、淡漠型依恋和缠人反抗型依恋。该问卷是对婴幼儿依恋类型的简单测评。属于他评问卷,适合0-4岁的儿童。
  • 儿童自闭症行为量表
    儿童自闭症行为量表 程序简介 自闭症行为量表(ABC量表),是用于医生检测儿童是否患有自闭症的一个简单的方法,只能做为一个参考诊断依据,并不能单一地做为判定诊断结果的依据。该量表由Krug于1978年编制,是具有临床诊断价值的量表。 该量表是他评量表,由受测儿童的父母或监护人进行作答,按照儿童日常行为给出符合与否的评定。
  • 儿童多动症标准诊断标准
    儿童多动症标准诊断标准是根据中华脑瘫康复网及广州海军脑瘫康复治疗中心提供的资料整理而成,可用做国内儿童多动症核查的标准。 该问卷为他评量表,由主要看护人(父母或奶奶等)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进行作答,适合3-10岁的儿童。
  • 儿童感觉统合量表
    儿童感觉统合评定量表 简介 测查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水平。 适用于6—11岁儿童,由儿童的父母或知情人来评定。
  • 儿童五种多元智能核查表
    儿童五种多元智能核查表不是为了测试孩子有多聪明,而是帮助教师和家长了解孩子将来可能有杰出表现的性向,从而进行适当的教育。
  • 儿童行为量表
      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用)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Achenbach T. M. 等在1970年编制。   该量表用于测查4~16岁儿童的社会能力和行为问题,由家长根据孩子半年内的情况作出分级评定。该表所测查的社会能力主要包含儿童的体育运动能力、社会交往情况和在校学习状况;行为问题包括的因子范围较广,有抑郁、交往不良、强迫倾向、社会交往退缩、多动等等。
  •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周步成和其他心理学科研究人员,根据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进行修订,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除港、澳、台之外)几千所中小学广泛使用后,大家一致认为,此套测验信度和效度高,科学性、实用性、操作性强,是全国最好的心理测量工具之一。本测验适用于从小学4年级到高中3年级的学生,对于教师和家长正确地了解和指导孩子,以及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科学研究都非常有价值。
  • 精神科常用量表27套量表

  • Krawiecka症状量表
    Krawiecka症状量表是一个简短实用的精神病性症状量表,也称Manchester量表,比较适用于慢性精神病患者。 平定员由经过训练的精神科专业人员担任。 评定时间范围一般为1周。1次评定约需15分钟。
  • 病人健康问卷(PHQ-9)抑郁筛查量表
    病人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是一个简便、有效的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在抑郁症诊断的辅助和症状严重程度评估方面,均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在基于评估的治疗策略中,PHQ-9可以作为制订治疗方案的参考,以及治疗过程中对疗效的评估工具。
  • 贝克躁狂量表
    贝克躁狂量表(Bech-Rafaelsen Mainia Rating Scale,BRMS)由Bech和Rafaelsen于1978年编制,本量表经国内量表协作组试用并在国内推广,适用于躁郁症的躁狂相或情感性精神病的躁狂状态成人患者。   该量表共有11个项目。评分采用0-4的5级评分,在每个项目下有具体的评分标准。一次评定约需20分钟左右。评定时一般采用评定员与病人会谈和观察的方式,其中第5、8、10、11项还需要向家属和病房工作人员询问来完成。第9项睡眠,以过去三天内的平均睡眠时间估计。   应用量表评定的时间范围有如下要求:第一次,评定测查之前的一周内的情况,再次评定时,一般为第2-6周之内的情况。该量表的信度甚佳,确实能够反映治疗前后的躁狂病情变化。   注:本系统的题目为13道,最后两道题目为量表协作组增加的项目。另外,为方便呈现,本系统的评分采用1-5的5级评分,就是将0-4的评分每一级加1。
  • 汉密顿抑郁量表
    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由Hamilton于1960年编制,是临床上评定抑郁状态时用得最普遍的量表,适用于有抑郁症状的成人,评定抑郁症、躁郁症、焦虑症等多种疾病的抑郁症状。抑郁是一种负性情绪,表现为情绪低落,整天愁眉不展,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甚至出现自杀观念或行为,伴有思维迟缓,反应迟钝,言语减少,意志要求和行为活动减少,并会引起生理上的不良反应。   该量表评定方法简单,标准明确,易于掌握,信度和效度良好,是最标准的抑郁量表之一。如果要发展新的抑郁量表,往往要与该量表作平行效度的检验。如利用因子分析法作疗效分析,还能确切地反映各靶症状群的变化情况。该量表的不足之处是不能很好地鉴别抑郁症和焦虑症。
  • 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
    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源于世界卫生组织制定试用的功能缺陷评定量表(DAS,1978),又称DAS简表。主要用于评定最近一个月内精神障碍者的各种社会角色功能及功能缺陷程度。   该量表适用于非住院的或住院时间少于2周的病人。适用年龄在15-59岁之间的被试。评定时由经过培训的评定员,重点通过对知情人的询问,参照每个项目的具体评分标准对病人做三级评定,评定范围为最近一个月的行为表现。一次评定需5-10分钟。
  • 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
    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由查奈斯.莫兰教授编制,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失眠评估量表之一。
  • 阴性症状量表
    测查精神分裂症者的思维障碍、情感淡漠等阴性症状的严重程度。 适用于初中文化以上患者。由医生评定。可配合阳性症状量表测查。
  • 康奈尔医学指数量表-女
    康奈尔医学指数量表(Cornell Medical Index,CMI)是美国康奈尔大学Wolff HG.和Brodman R.等编制的自填式健康问卷。CMI最初是为临床设计的,作为临床检查的辅助手段之一。利用该量表的测查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到大量有关医学以及心理学的资料,后来精神病学家发现将CMI应用于精神障碍的筛查和健康水平的测定也有较好的效度。现在该量表是国内外公认信度和效度较好的精神障碍筛查量表,在我国医学院校学生、士兵、驾驶员、南极科学考察队员、飞行人员等不同人群中应用也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 阳性症状量表
    阳性症状量表(Scale for Assessment of Positive Symptoms,SAPS)由美国N. Andreason(1982)编制。精神分裂症的一些症状虽然不一定在所有类型中都出现,但在一定类型或一定阶段中可能是本病的突出症状,例如幻觉、妄想、行为动作障碍和紧张症候群,这些症状称为阳性症状。   该量表有4个分量表,分别是:(1)幻觉;(2)妄想;(3)怪异行为;(4)阳性思维形式障碍。共有34个项目。评分为6级评分,在每个项目下有具体的评分标准,由经过训练的评定员对病人进行交谈检查。交谈评定时间约为45分钟到1小时。本量表用于评定最近一个月内的情况。如果用于药理学研究,可每周评定一次。   该量表是阴性症状量表(SANS)的补充工具,主要用来评定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SAPS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主要用途有二:一是用以区分精神分裂症的阳性/阴性症状为主的分型类别;二是用以评估阳性症状的严重程度及其变化。   阳性症状量表与阴性症状量表配合使用,顺序上先测评阴性症状量表。
  • 康奈尔医学指数量表-男
    康奈尔医学指数量表(Cornell Medical Index,CMI)是美国康奈尔大学Wolff HG.和Brodman R.等编制的自填式健康问卷。CMI最初是为临床设计的,作为临床检查的辅助手段之一。利用该量表的测查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到大量有关医学以及心理学的资料,后来精神病学家发现将CMI应用于精神障碍的筛查和健康水平的测定也有较好的效度。现在该量表是国内外公认信度和效度较好的精神障碍筛查量表,在我国医学院校学生、士兵、驾驶员、南极科学考察队员、飞行人员等不同人群中应用也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 汉密顿焦虑量表
      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包括14个项目,由Hamilton于1959年编制,它是精神科中应用较为广泛的由医生评定的量表之一。该量表主要用于评定神经症及其他病人的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焦虑是无具体内容和客观对象的提心吊胆和忧虑不安的心境,它会引起植物神经症状、肌肉紧张等不良身体反应,常见于神经衰弱、更年期忧郁状态、神经症、疑病症等。   该量表是一种医生用焦虑量表,这是最经典的焦虑量表,尽管它不尽理想,但在所有同类量表中,它的使用历史最长,用得最多,临床和研究工作者也最为熟悉。它能很好地衡定治疗效果,以及比较治疗前后症状变化。如果利用因子分析法作疗效分析,还能确切地反映各靶症状群的变化情况。该量表评定方法简单易行,可用于焦虑症,但不太宜于估计各种精神病的焦虑状态。同时,与HRSD相比较,有些重复的项目,如抑郁心境、躯体性焦虑、胃肠道症状及失眠等,故对于焦虑症与抑郁症,HAMA与HRSD一样,都不能很好地进行鉴别。
  • 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
    简明精神病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简称BPRS)是由Overall和Gorham于1962年编制而成,是一个评定精神病性症状严重程度的他评量表,适用于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大多数重性精神病患者,尤适宜于精神分裂症患者。 该量表包括18个条目,采取7级评分,属于他评量表。评定的时间范围一般定为评定前一周的情况,评定员应该由经过训练的精神科专业人员担任,一次评定大约需做20分钟的会谈和观察。
  • 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
    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由英国的 Livinton&Edinburgh 健康中心在 1987 年编制,用于筛查产妇的抑郁情绪。
  • 阿森斯失眠量表(AIS)
    阿森斯失眠量表 也称亚森失眠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为国际公认的睡眠质量自测量表。可用于公众睡眠质量状况调查。 阿森斯失眠量表以对睡眠的主观感受为主要评定内容。根据总评分确定总的评定结果。
  • 抑郁状态问卷(DSI)
    抑郁状态问卷(Depression Status Inventory,简称DSI)是W.K.Zung1972年编制,于1985年译为中文,是抑郁自评量表(SDS)的检查者所用的量表,即由医生等为受测者的抑郁状态的轻重做评定,属于他评量表。 DSI的评定时间跨度为最近一周。评分不受年龄、性别、经济状况等因素影响。当受测者文化程度较低或智力水平较差而无法用SDS进行自评时,通常使用DSI来做他评。   该量表适用于文化程度或智力水平较低的少、青、中年个体。医院常用于发现抑郁患者。
  • 更年期筛查评估量表
    更年期评定量表(MRS)用于女性更年期身心症状的诊断。
  • 患者健康问卷(PHQ-15)
    患者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15)旨在为个体患者提供临床敏锐度和经验补充,主要偏向于躯体化症状的筛查。
  • 焦虑抑郁筛查表(PHQ-4)
    焦虑抑郁筛查表(PHQ-4)英文全称是“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reen“,是DSM-5诊断标准中最新的抑郁焦虑筛查量表,是评估焦虑和抑郁的有效工具。
  • 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
    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英文全称是“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7”,是DSM-5诊断标准中最新的焦虑障碍筛查量表之一,是评估焦虑的有效工具。
  • 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RESES)
    锥体外系副作用评定量表(Rating Scale for Extrapyramidal Side Effects,RSESE)。由G.M. Simpson等人提出,用于评定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出现的椎体外系副作用。
  • 躁狂状态评定量表(BRMS)
    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ech-Rafaelsdn Mania Rating Scale,BRMS)由Bech和Rafaelsen于1978年编制,用于躁郁症的躁狂性或情感性精神病的躁狂状态成人患者的心理测量表。
  • 长谷川痴呆量表(HDS)
    1974年,日本学者长谷川和夫创制了老年痴呆检查量表(Hastgawa Dementia Scale,HDS),至今已和简易精神状况速检表(MMSE)等共同成为当今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老年痴呆初筛工具之一。 经我国学者改良后,该量表已适应中国国情,是国内应用最为广泛的量表。
  • 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
    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 由Zigmondas与Snaith.RP于1983年创制。该量表主要应用于综合医院病人中焦虑和抑郁情绪的筛查。该量表不宜作为流行学调查或临术研究中的诊断工。
  • 痴呆简易筛查量表(BSSD)
    痴呆简易筛查量表(Brief Screening Scale for Dementia,BSSD),张明园1987年编制的,本量表易于掌握,操作简便,可接受性高,是一个有效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痴呆筛查量表。 评定注意事项: 1)年份/日期:可按照阳历或阴历纪年回答均为正确。 2)五分分币,钢笔套,钥匙圈:回忆时,无须按照顺序。 3)连续减数:上一个计算错误得0分,而下一个计算正确,后者可得1分。 4)命令理解:要按指导语,将三个命令说完后,请被试者执行。
  • 纽卡斯尔抑郁诊断量表(NDI)
    纽卡斯尔抑郁诊断量表(Newcastle Depression Index,NDI)。由英国纽卡斯尔大学M.W.P.Carney等人于1965年提出。本量表有35项和10项两种版本,本测验用的是10项版本。该版本主采用由量表协作研究组(舒良等)于1987年修订的常模。 该量表属于他评量表,主要适用于医生对病人观察时的测查。
  • 艾森贝格抗抑郁药副反应评定量表(SERS)
    Asberg抗抑郁剂副反应量表(Rating Scale for Side Effects,SERS)由Asberg编制,适用于抗抑郁药副反应的评估。
  • 强迫症状问卷
    强迫症状问卷是针对强迫症状做诊断的问卷,属于精神科常用问卷。
  • 应激与相关问题评估5套量表

  • 分娩恐惧量表( CAQ)
    分娩恐惧量表( CAQ)由 Tanglakmankhong 在 2011 年在 Areskog 等人的研究基础上改编而来,用于评估孕妇在分娩前对分娩的恐惧、担心、焦虑等相关情绪体验。
  • PSTR心理应激测试、心理压力测试表
    该量表是为心理压力测试的典型量表,可以对最近的心理状况做比较准确的测试,也适合国内涉案人员的心理评定。 适度的压力有助于提高学习工作效率,但过度的压力会危害人的健康,引起心脏功能及免疫力的问题。 人们所承受的压力适当与否可以通过测试表来了解。
  • 防御方式问卷
    全面测查个体的防御机制特点,包括不成熟的到成熟的防御机制。 适用于12岁以上的正常人以及各种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患者。
  • 事件影响量表(IES-R)
    事件影响量表是一个对被试对特殊的生活事件的灾难性体验的进行测量和评估的自陈式问卷,由Horowitz 等人制定,后由Weiss 和Marmar修订,加入了高警觉部分。最初的量表主要针对再体验和回避两组症状群,为此后来加入了高警觉症状以更加接近诊断要求。 在原有的基础上根据5.12地震事件进行了适应性改编。它也可以用于测量在治疗过程中来访者获得的改善和进步( Horowitz,etal 1979; Corcoran& Fischer,1994)。 高唤醒分量表对创伤有着较高的预测效度( Briere,1997)。 侵袭性症状分量表和回避症状分量表可以预测来访者的改变和对创伤事件的反应的严重程度( Weiss and Marmar,1997, Horowitz et al, 1979)
  • 中国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人员枯竭量表
    中国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人员枯竭量表由安芹、贾晓明和李波于2006年编制。它是一个自评量表,可对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人员陷入枯竭状态进行评估。 研究表明,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人员陷入枯竭状态时不但出现慢性疲劳等躯体症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还表现为工作热情减低和工作品质下降。
  • 人格测验8套量表

  • 菲尔人格的十项测试
    “菲尔人格测试”已经成为很多大公司人事部门实际用人的“试金石”。
  • 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版(EPQA)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是由英国心理学教授艾森克及其夫人编制,从几个个性调查发展而来。该量表现成为国际上所公认,并广泛应用的个性测定标准方法之一。此问卷可应用于临床测试,也可用于正常人测试,反映受试者在人格各主要维度上的倾向。适用年龄为16岁到70岁之间的成人。
  • 中国罪犯心理评估个性测验(COPA-PI)
    《中国罪犯心理评估个性测验(COPA-PI,Personality Inventory)》简称OPA-PI,是《中国罪犯心理评估(COPA,Chinese offender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系列量表之一。该系列量表是由司法部监狱管理局、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专业委员会、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联合研制,它是我国自行研制、符合我国国情与犯情、拥有全国常模、用于初步测查犯罪个性心理特征的专用量表。 从1994年开始,相关单位着手开始《罪犯心理测试量表》的研制,至1996年课题正式立项,2000年6月份《罪犯个性分测验》(试用版)正式推出,2003年罪犯个性分测验(试用版)修订工作正式启动,2006年《罪犯个性分测验(正式版)》推出。正式版在内容方面由2个效度指标(说谎和认真)和12个临床指标(外倾、聪敏、同情、从属、波动、冲动、戒备、自卑、焦虑、暴力倾向、变态心理和犯罪思维)共122道题目组成,其适用对象包括服刑人员、劳教人员和犯罪嫌疑人等特殊人群及工读学校学员等有罪错、违法或越轨行为的人群。
  • 大学生人格问卷
    该量表测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筛选出有轻度和重度心理异常的个体。 适用于在校大学生。
  • 艾森克人格问卷简版
    艾森克人格问卷简版(EPQ-R Short Scale,简称EPQ-RS)由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森克教授等(Eysenck,H.J. & Eysenck,S.B.G.)于1985年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的基础上编制。有较高的信度效度,操作简便,包括4个分量表(各12个项目),共48个项目(Eysenck,H.J.,et al,1996)。本测验适用年龄为16岁以上,分析依据您的年龄、性别、学历进行分析。如未填写,请进入个人中心点击右上角编辑图标进行修改。
  • 明尼苏达多相个性调查表(399)
    明尼苏达多相个性调查表(简称MMPI)是由美国的H.R.Hathawag和J.C.Mckinley于本世纪四十年代初制定的。1980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宋维真等对原量表做了部分修改,1985年发表了中国常模。本系统采用的是中科院心理所修订的MMPI第一版。   MMPI是一种自我评定的人格量表,最初用于帮助评定精神病患者的人格结构,以后几经修订,广泛用于精神病学、心理学和人类学等领域。该量表在心理咨询中心、心身医学门诊、精神病院、人才市场、职业介绍所、大中学校等部门都有广泛的运用,对人才心理素质、个人心理健康水平、心理障碍程度都有较高的使用价值。MMPI为心理咨询工作者和精神医学工作者必用的心理测验之一。
  • 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版(EPQA-88)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是由英国心理学教授艾森克及其夫人编制,从几个个性调查发展而来。该量表现成为国际上所公认,并广泛应用的个性测定标准方法之一。此问卷可应用于临床测试,也可用于正常人测试,反映受试者在人格各主要维度上的倾向。适用年龄为16岁到70岁之间的成人。该系统采用88题的量表。
  • 明尼苏达多相个性调查表(566)
    明尼苏达多相个性调查表(简称MMPI)是由美国的H.R.Hathawag和J.C.Mckinley于本世纪四十年代初制定的。1980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宋维真等对原量表做了部分修改,1985年发表了中国常模。本系统采用的是中科院心理所修订的MMPI第一版。   MMPI是一种自我评定的人格量表,最初用于帮助评定精神病患者的人格结构,以后几经修订,广泛用于精神病学、心理学和人类学等领域。该量表在心理咨询中心、心身医学门诊、精神病院、人才市场、职业介绍所、大中学校等部门都有广泛的运用,对人才心理素质、个人心理健康水平、心理障碍程度都有较高的使用价值。MMPI为心理咨询工作者和精神医学工作者必用的心理测验之一。 该量表共包括566个自我报告形式的题目。 凡年满16岁,小学毕业的文化水平,没有什么影响测验结果的生理缺陷的均可参加此测验。完成MMPI所需时间一般不超过90分钟,通常是45分钟。如果文化水平低可能超过2小时,精神病患者更长。 如果只为了精神病临床诊断使用,可只做前399题(或选择399题目量表做)。
  • 职业心理测试3套量表

  • 职业个性测试(VPI)
    职业个性测试是由国际高智商协会(International High-IQ Society)2000年推出的一项测试,它测查了个体的感受和行为方式,在此基础上对其适合的职业类型提供了一些建议。 该量表包括4个维度,每一个维度的两极代表了两种类型: (1)个体是倾向于喜欢独处还是合群,一极是喜欢独处(So),另一极是合群(G); (2)个体是倾向于果断主动还是消极被动,一极是果断主动(A),另一极是消极被动(P); (3)个体是富有想象力还是尊重事实,一极是富有想象力(I),另一极是尊重事实(F); (4)个体是倾向于跟着感觉走还是习惯深思熟虑,一极是感觉主导(Sp),另一极是深思熟虑(D)。 个体在四个维度上的不同表现,就形成了16种个性类型组合,如SoAID,GPFD等。 该量表共包括40个条目,对每个条目进行10级评分,A代表“完全不符合”,J代表“完全符合”。
  • 霍兰德职业兴趣测查表(简表)
    本量表为自评量表,依据的是霍兰德的职业人格结构模型,并在其编制的人格职业兴趣测验量表的基础上,适应国内实际情况改编、修订而成。原版职业兴趣测查表VIS共由180道题目组成,主要测查技能活动、爱好和自我能力三个方面,信、效度良好。该量表是在职业兴趣测查表(VIS)基础上精简而成的,只有60个题目。   本量表能帮助个体发现和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特长,从而更好地作出求职择业的决策。适用于具有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受测者,可为学生择业提供有效的依据,为个体找到更易取得成功的事业,同时,此量表也有助于企业选拔和安置管理人员。
  • MBTI职业性格测试
    MBTI人格理论的基础是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先生关于心理类型的划分,后经Katharine Cook Briggs与Isabel Briggs Myers研究并加以发展。 MBTI职业性格测试作为一种对个性的判断和分析,是一个理论模型,从纷繁复杂的个性特征中,归纳提炼出4个关键要素——动力、信息收集、决策方式、生活方式,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把不同个性的人区别开来。 这种理论可以帮助解释为什么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事物感兴趣、擅长不同的工作、并且有时不能互相理解。
  • 心理健康与临床诊断1套量表

  • 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
    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简称CESD)是由Radloff在1977年编制而成,适用于对一般人群的抑郁情绪进行普查。 CESD共有20个条目,代表了抑郁症状的主要方面,是编制者通过对大量临床文献及已有量表做因子分析中提取出来的。条目反映了抑郁状态的以下六个侧面:抑郁心情、罪恶感和无价值感、无助与无望感、精神运动性迟滞、食欲丧失、睡眠障碍。在测查时要求受测者按自己最近一周内症状出现的频度,对每个条目进行“偶尔或无、有时、经常或一半时间、大部分时间或持续”4级评分,总分范围为0-60,分数越高,说明抑郁出现的频度越高。 CESD与SDS和BDI不同,它不能用于临床目的,不能用于对治疗过程中抑郁严重程度变化的监测,更适用于对一般人群而不是病人进行调查,因为它评价的是抑郁心情而不是整个抑郁症候群。
  • 家庭与生活8套量表

  • 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
    Rutter儿童行为问卷(Rutter Children’s Behavior Questionnaire)是由Rutter于1967年初步编制而成,包括教师问卷和父母问卷两种。父母问卷是由家长来评定学龄儿童在家的健康问题和行为问题。 该问卷简单、明确,易于掌握,其灵敏性、特异性和总效率均很高,所以它可较好地适用于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能较好地区别儿童的情绪障碍和违纪行为,也适用于区别儿童有无精神障碍。
  • 生活满意度指数A
    从自卑感、抑郁性、焦虑、强迫性、依赖性、疑病症和自罪感七个方面测查个体的情绪稳定性。 适用于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个体。
  • 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
    同时测查个体的社交焦虑和社交回避行为。 适用于初中文化和初中文化以上的个体。
  • 危险评估量表(婚姻暴力)
    危险评估量表(Danger Assessment, DA)由Jacquelyn Campbell于1985年开发,并在1995年完善的量表。共14题,由受虐妇女填写,用以预测婚姻暴力的危险性。 系统采用的量表是台湾学者林明杰翻译、并通过反复修改后的版本,在致命暴行的危险评估方面,该量表与简易CTS构建效度的相关为.55及.49,其再测信度在.66与.94之间。
  •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由美国的Lawton氏和Brody制定于1969年。由躯体生活自理量表(Physical Self-maintenance Scale,PSMS)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量表(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 IADL)组成。主要用于评定被试的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有助于痴呆诊断。
  • 家庭环境量表
      家庭环境量表(FES)由美国心理学家Moss R. H.编制,1991年我国费立鹏等人在此基础上修订和改写,得出该量表的中国版。工具箱使用的就是家庭环境量表的中国版。   该量表含有10个分量表,分别评价10个不同的家庭社会和环境特征:(1)亲密度;(2)情感表达;(3)矛盾性;(4)独立性;(5)成功性;(6)知识性;(7)娱乐性;(8)道德宗教观;(9)组织性;(10)控制性。该量表含有90个是非题,答题时间约30分钟。   该量表具有较好的效度和重测信度。但在内部一致性信度上有一定的问题。亲密度、矛盾性、知识性和组织性4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较高,成功性、娱乐性和控制性3个分量表的一致性稍差,独立性、道德宗教观和情感表达3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很差。可能是因为这些分量表的内容不太适合中国文化。在应用量表做解释时应该慎重。   该量表要求受试者具有初等以上教育程度,主试应监控受试者完成量表的全过程,在受试者不能理解多个项目时应中止测试并确认答卷无效。 该量表使用要求受试者具有初等以上教育程度,主试应监控受试者完成量表的全过程,在受试者不能理解多个项目时应中止测试并确认答卷无效。
  • 性生活评分问卷
    《性生活评分问卷》适合对女性的性生活做评估调查。
  • 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
    自六十年代以来,精神病学家和心理治疗家对家庭治疗的兴趣与日俱僧,有关家庭治疗和家庭功能的文章层出不穷。因此,设计出可信的评定家庭功能的工具便成为一个首要问题。以前有研究表明:家庭功能主要与家庭系统中的相互作用和系统性质有关,而与家庭成员的内心活动关系不大。因此,设计出了FAD,用以收集整个家庭系统的各个方面的资料。在设计FAD时,条目的选择参照了以往的一些研究结果,并依据 Mcm aster的家庭功能模式( Mcm aster Model of Family Functioning。MMFF)来确定量表的测定范围。FAD起初含240个条目,第二次修订后含53个条目,第三次修订后又增加了7个条目,共60个条目。MMFF将家庭功能概括为以下七个方面,这也就是FAD的七个分量表:        1.问题解决(Problem sloving,PS):指在维持有效的家庭功能水平时,这个家庭解决问题(指威胁到家庭完整和功能容量的问题)的能力。         2.沟通(Communication,CM):家庭成员的信息交流。重点在言语信息的内容是否清楚,信息传递是否直接。         3.角色(Roles,RL ):这里指家庭是否建立了完成一系列家庭功能的行为模式,如提供生活来源,营养和支持,支持个人发展,管理家庭,提供成人性的满足。此外,还包括任务分工是否明确和公平及家庭成员是否认真地完成了任务.。        4.情感反应(Affective Responsiveness,AR):评定家庭成员对刺激的情感反应的程度.。         5.情感介入(Affective Involvement,AI):评定家庭成员相互之间对对方的活动和一些事情关心和重视的程度.。         6.行为控制(Behavior Control,BC):评定一个家庭的行为方式。在不同的情形下有不同的行为控制模式.。         7.总的功能(General Functioning,GF):从总体上评定家庭的功能。 测评分析报告中各因子分T分范围为1-4分,分数越高说明可能存在的问题越多。请结合剖析图进行分析,找到家庭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问题。FAD所确定的问题均可进一步在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方面进行探讨。 
  • 心理健康综合测试 1套量表

  • 状态-特质焦虑问卷
      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由Charles D.Spielberger等人编制,首版于1970年问世,1980年完成修订,1981年译成中文。   该量表为自评量表,由40项描述题组成,分为两个分量表:   (1)状态焦虑量表(简称S-AI),包括第1-20题。状态焦虑描述一种通常为短暂性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如紧张、恐惧、忧虑和神经质,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亢进。   (2)特质焦虑量表(简称T-AI),包括第21-40题。特质焦虑描述相对稳定的,作为一种人格特质且具有个体差异的焦虑倾向。   该量表用于个人或集体测试,受试者一般需具有初中文化水平。测查无时间限制,一般10-20分钟可完成整个量表条目的回答。   该量表可应用于评定内科、外科、心身疾病及精神病人的焦虑情绪;也可用来筛查高校学生、军人,和其他职业人群的有关焦虑问题;以及评价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的效果。   该量表有如下特点:一、可以分别评定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优于其他焦虑量表。二、该量表为自评,内容简明,操作方便,易被受试者接受和掌握。三、中译本信、效度满意,适用于我国。四、该量表应用性广泛。
  • 心理与行为问题评估4套量表

  • 密西根酒精依赖度调查表
    测查个体对于酒精的依赖程度,是一种较常用的测量酒瘾的工具。 适用对18岁和18岁以上的成年个体进行临床诊断或者进行流行病学的调查筛选。
  • UCLA孤独量表
    UCLA孤独量表(UCLA Loneliness Scale)由Russell等人于1978年编制,1980年的修订版中(第二版),加上了积极的反序计分条目,适用于大学生。第三版是作者为非大学生成人所设计的,主要是降低了对条目的理解所需的阅读能力要求。含有11个“孤独”的正序条目、9个“非孤独”的反序条目。
  • A型行为类型问卷(TABP)
    A型行为类型问卷(中国版)由张伯源于1983年主持全国性的协作组开始修订。该问卷主要用来诊断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 问卷修订时参考了美国的一些A型行为测查量表的内容,根据中国人的自身特点,前后经过三次测试和修订,完成了信度效度较高的A型行为类型问卷的编制。 量表适合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的成年人(通常为16岁以上)进行测试。
  • 五因素正念度量表
    感谢您用宝贵时间参与本次问卷的调查,本问卷属于《团辅式八周正念练习矫治项目》、《八周重塑身心复原力》等课程的一部分,用于分析课程前后我们自身的正念水平。
  • 心理与行为问题评估 1套量表

  • 情绪-社交孤独问卷(ESLI)
    情绪-社交孤独问卷(Emotional-Social Loneliness Inventory)属于多维度量表,是为区分R.S,Welss(1973)提出的孤独四种类型所设计的,该量表由Vincenzi与Grabosky于1987年研制。
  • 智力测试2套量表

  • 瑞文推理测验标准型
    瑞文推理测验(SPM)是英国心理学家瑞文(J. C. Raren)1938年设计的非文字智力测验。目的是排除言语、文化教育及生活经验的影响,测量一般智力因素。几乎对所有年龄(5岁半-70岁)的人适用,既可采取团体测验的方式也可个别施测;既可作为智力测验也可用于职业测评。因而,瑞文测验成为应用非常广泛的、具有很高实用价值的智力测验。本系统采用的标准型推理测验(Standard Progressive Matrices,SPM)是由张厚粲教授于1985年修订后的中国城市版
  • 联合瑞文推理测验
    1987年,王栋、钱明教授为满足临床实际工作的需要,特将瑞文测验的彩色型(A、AB、B)与标准型中的C、D、E三组联合使用。共包括6组72题,故名联合型瑞文测验(Combined Raven Test, CRT)。 本系统即采用联合型瑞文测验(CRT-C2),能在更大程度上反映儿童思维从直观形象到抽象推理的渐进过程。除了原瑞文测验的优点外,由于联合型瑞文测验的施测进一步扩展到较低智力水平,并且提供城市和农村两个常模,所以施测范围变得更加广阔,还可用于大规模的人群智力发展水平的流行病学调查。 该量表适用于5-11岁幼儿和智力低于平均水平的人。
  • 个性因素1套量表

  • 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
    16PF是美国依利诺州大学的卡特尔教授采用因素分析统计法编制的人格测量问卷。它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是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心理量表之一。